耐磨板現在之所以這么過剩,很大部分來源于企業不顧后果的生產銷售,比如,耐磨板在短期內盈利了,商家就不顧一切的擴大生產,等到價格下降了,賣不出去了,他們的產品就積壓了,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做法,是不能解決問題的。
耐磨板生產企業這種不顧后果的復產行為,會帶來嚴重的負面作用。首先,這會延緩國家耐磨板去產能任務的落實,最終可能是耐磨板去產能陷入無所適從境地。其次,市場一有需要,耐磨板企業就拼命生產,追求那點危險的“利潤”,無異于火中取栗,其結果必然是整個耐磨板企業或陷入更大困境。最后,耐磨板僵尸企業難以被清出市場,會浪費更多國家資源,使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受影響。
導致耐磨板大省產能不減反增的原因,除了耐磨板價格市場回暖的因素外,也和個別地方政府的態度不無關系。一方面,個別地方政府擔憂耐磨板企業去產能任務全面完成,會給地方帶來就業安置、醫療、養老、財稅收入等多方面壓力,會對地方政府GDP帶來傷害,于是仍對耐磨板企業實施虧損補貼、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,企圖挽救被兼并重組耐磨板企業命運;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為拯救“僵尸”耐磨板企業,缺乏足夠財力和精力,暗地支持耐磨板企業繼續恢復生產,不僅給了耐磨板企業一條出路,也可給自身減輕負擔。受這兩種意識的影響,耐磨板產量越減越多就不足為怪了。
希望耐磨板企業規范自身的行為,做好產業新規律,不要隨意擴大或者是減少生產。